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的手机持有率为97.6%。而2021年11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比例为62.3%。
网络在未成年群体中的高覆盖率随之而来的是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问题。网络沉迷不仅对未成年自身有着深刻的不良影响,而且对全社会也是显著的不和谐因素。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防沉迷,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平台承担着“当仁不让”的重要职责。2021年8月,号称“史上最严”的防沉迷规定出台,明确限制网络平台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将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限制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点到9点,每周3小时。《报告》指出,每周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增长至75%以上,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但实际上,由于部分平台对身份认证程序要求较为简单,未成年人可以使用长辈身份信息或者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轻易绕过实名认证,为“账号寻租”留下操作空间。因此,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顶层设计仍然是最大的制度保障。只有筑牢制度的牢笼,才能清除一切阻碍网络游戏沉迷的制度漏洞。可喜的是,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相继出台为未成年人防沉迷构筑了法律的“防火墙”。《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多次公开征求意见,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树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思想共识,卯准网络沉迷问题的难点痼疾,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和着力点,共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蓝天”。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需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公安、文旅、网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平台都需承担起应有责任。互联网企业要严格自律,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联动发力,家庭要在未成年人身心教育上下功夫,绝不能错位、缺位,要在“治本”上下功夫,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根本原因。学校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教会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建立自我管理能力,日益养成合理高效使用网络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加强守护,必能净化网络“沃土”,滋养“小树苗”茁壮成长、健康长大。(何欣毅)
- 新沂信息网资质
- 打造家门口的“党史文化墙” 开辟党..
- 新沂海事推动支部共学共建 让党史学习..
- 举报欺诈骗保 我市发出首笔奖励金
- 新临社区:义诊进社区 服务入人心
- 停电通知!新沂过几天这些地方将停电!..
- “共创全国文明城 争做新沂好网民” ..
- 年终总结出炉——回眸2022,不忘初..
- 新沂部分人群已接种新冠疫苗!在哪打?..
- 新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2035年发展规划,对于副中心城市的..
- 喜报!新沂获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城市..
- 新沂市信访局2020年公开招聘 劳务..
- 新沂海门中学面向2021年应届毕业生..
- 关于人社信息系统暂停服务的通知
- 墨河老街,变了!!
- “职”等你来,江苏景尚测试技术有限公..
- 大润发MINI ,来了!
- 新沂北郊派出所线索征集通告
- 【招募】“城市治理,共建共享”现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