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5295588
当前位置:新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新沂资讯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舅舅究竟得罪了谁?

2023/2/9 7:55:07

来源:新沂融媒体

评论:0

浏览量:434

在中国多地都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人们都是赶在大年三十以前修理头发,然后一个多月内不再理发,直到进入二月份,过了“二月二日龙抬头”这天以后,才法修理头发。

据说大清统治者为了“消平四周,留守中原”,便推行了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的部分统统剃掉,再把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集中的一块头发,将这些头发拧成一根长长的大辫子, 就是清朝典型的发式。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后来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头死舅舅”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贫穷的剃头匠,给舅舅拜年的时候为舅舅剃头刮脸,等舅舅出现在酒席上的时候,亲朋好友们无不赞扬剃头匠外甥的手艺高超,纷纷说舅舅年轻了许多,舅也很高兴地向外甥表态,让他以后每年正月都要来给自己剃头。舅舅去世后,他为自己再不能向舅舅尽孝十分伤心。后来,这里的“思舅”之说就被人传成了“死舅”。

但亦有学者考证,“正月不理发”这一说法最早源于唐朝。那时候人们把理发叫做“消耳”,“正月”在唐朝被称之为“金月”,如果在正月理发,就叫做“金月消耳”。而唐朝时官府有一种特别的武器,名字叫作“金钺”,专门用来砍杀犯人头颅的刑具。“金月”与“金钺”发音相同,正月理发也就成了“金钺消耳”一这就有了上法场砍头的意思。民间为了避讳,于是后世就有了正月不理发的习俗。

《孝经.开宗明义》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现在看来“正月里不能理发”现在是传统文华观念传承,还有迷信传说的牵强附会。

不过从养生角度来讲,在《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而刎,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认为:到了春天,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 人也要顺应自然,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来源:方志江苏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19275295588
  • Q Q: 3452566
  • 微信: 3452566
  • 新沂信息网客服微信
  • 新沂信息网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新沂信息网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新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苏ICP备2021011325号-1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苏B2-20210433  |  网安备案: 苏公网安备32038102000261号